:::
管理員 - 《梁皇寶懺》-講經摘要 | 2025-10-02 | 點閱數: 49

       初勸修善,須發菩提

       菩提心即是佛心,所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根本,太夠重要。《無量壽經》談到三輩往生,有三條共同的條件:第一即是發菩心。第二是一向專念、念佛。第三是發願往生。今者修持《懺法》要懺除業障,發菩提心,更是一個重要資 糧。是以前幅勸勉大眾發菩提心,意猶未盡,後幅又再一次勸勉發心。

       文分六段,今僅略述第一段「初勸修善,須發菩提」想要做善事,必得發菩提心,否則所做善事,不究竟。正文云「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,設使歷劫,行多種善,乃得人天華報,未得出世實果。」假使讓吾人經歷很多劫之時間,去做各種善事,竟然只能得到人天之華報。此處「華報」,跟平常所講的現世報不一樣,乃是指只會開華,不會結果,不是真實之果報。所以說它不能得到出離世間之真實果報,何以故?因為作再多之善事,皆只是有漏之福報而已。

       然則,得人天華報如之何耶?正文云「壽終福盡,還墮惡趣;身壞苦逼,不能自免。」等到壽命到了,福報也享完了,就又墮落到三惡道來。所得之人天身體,亦會隨著敗壞,各種痛苦通通通逼迫過來,任何人皆避免不了。

       然則當如之何耶?正文云「若非立弘誓願,發廣大心無由百福莊嚴,離諸衰惱。」如果不是懂得立下四弘誓願,發起廣大的菩提心,就没辦法成就佛道,遠離種種無常衰亡以及憂悲苦惱。因為懂得發菩提心,能够發四弘誓願,則所為善事,所修功德,都可以回向眾生,回向菩提,回向佛果。則可以轉有漏為無漏矣!永明大師倡導萬善回向西方,其道理亦同。

待續―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