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殊菩薩 遇女發心
正文云「又菩提心,但遇知識,便得發起,未必皆須值佛出世。」意謂若能遇到佛世,親近於佛當然最好;否則遇到其他善知識,亦能發起菩提心,接著舉例為證。正文云「如文殊師利,始向菩提,乃因女人,以發初心慧式。」 文殊菩薩,彼最初開始走向菩提道,就是因為遇到一位女子,而發起最初之菩提心。「慧式」是讃歎如此之發心,是一個很有智慧之模式,可以作為後人模範。
在《諸佛要集經》上面記載:文殊師利於無量劫前,為童子時(未婚之青少年),相貌莊嚴,當時就有一位女子(即後來之離意女菩薩),見到了文殊菩薩,內心生起愛慕情執,請求嫁給他。當時這一位女子,百般引誘,可是童子不但不起惡念頭,而且還心生悲憫憐念,立誓將來要度化此女人。文殊菩薩最初即是此因緣,而發起了菩提心。
然則,何以讚歎文殊菩薩之發心為「慧式」耶?下文說其所以然。正文云「不唯凡品,輕標心志;實由渴仰大乘,貪求佛法。」「唯」另外版本作「惟」,二字相通,今作「惟」,當思惟、分別講。此謂文殊菩薩遇見此女子,他並沒有虛妄分別,認為她是女人,天生的業障重,一定是平凡下等根器之眾生。「輕」者輕率;「標」者貼上標籤,就是很輕率地給對方貼上標籤,說對方是凡夫心,是小乘的志向。亦即《法華經》上所謂「以牛羊眼視眾生」。當時文殊菩薩內心仰羨渴望學習大乘之精神。「貪」不作貪欲解,而作「堅持」講。此謂他堅持追求一佛乘法。由此之故懂得善解,能夠會權歸實,把一切法,都會歸到佛法上面來,是以雖遇女人求婚之俗事,卻正是激發他發菩提心也。
待續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