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管理員 - 《梁皇寶懺》-講經摘要 | 2025-09-04 | 點閱數: 149

       卷一出懺文

    「出懺文」與前面第二項「入懺文」,是相互對應,「入懺文」主要在提振大眾之道心,如法地來禮懺;「出懺文」則是總結懺悔之內容,將禮懺功德,回向給家親眷屬,乃至六道一切眾生。

     「出懺文」分五層,初讃佛功德。正文云「天上人間,正徧知覺,光超日月,德越太虛」,此四句先作一總讚。佛是天中天,聖中聖,彼何以能做為吾人之大導師?「覺」是指佛已經徹底覺悟,能正確而普遍地知道一切事,一切理。「光明」代表智慧,佛之智慧圓滿,超出於太陽月亮之上。「德」是指福德,佛之福德廣大,超越整個太虛空。

       其次別讚歎又分為「證德」與「行德」,先讚證德,即斷惑證真之德。正文云「無去無來,隱隱常居華藏界;不生不滅,巍巍坐斷涅槃」佛已證得究竟圓滿之中道法身。蓋法身盡虛空,徧法界,故云「無去無來」。「隱」通「穩」,平常即很安穩的居住在「蓮華藏世界」,此乃屬盧舍那圓滿報身之淨土也。「不生不滅」,佛既已斷盡根本無明,乃究竟之無生法忍。「巍巍」是形容其崇高偉大;「坐斷」是徹底地了斷生死,而坐於大般涅槃之都城。證德,即經教上常言 「照而常寂」之寂静之德。

       接著讚歎行德,即自利利他之行德,亦即「寂而常照」之覺照之德。正文云「應物現形,隨機赴感。若洪鐘之待扣,似空谷以傳聲」「應」是回應,「物」指眾生,佛的法身是無形無相,為了回應度化眾生,所以顯現報身或是化身。下文舉二譬喻,主要在説明,佛菩薩隨時皆在等眾生回應,關鍵就在吾人眾生身上,我們能不能感,以及感召的誠心夠不夠。至此讚佛功德告一段落。

       待續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