懺障人修善罪
懺悔障礙其他眾生修學善法之罪業,造何罪耶?正文云:「以三毒根於三有中,歷二十五有,處處起諸罪惡,隨逐業風,不自覺知。」
三毒即貪瞋痴,此乃六條根本煩惱中之根本,故名「三毒根」。「三有」即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因三界內之眾生,皆是具縛凡夫,煩惱都是滿滿的。所造皆為有漏業,造善得善報,造惡得惡報,善惡果報,絲毫不爽,故三界又名三有。因為有貪瞋痴的關係,所之一直以來在三界之範圍,隨業受報,不斷地生死輪回。
到哪裡去投胎耶?「歷二十五有」,歷是經歴,即在三界二十五個地方,都會去投胎。二十五有:
(一)四大部洲:指人道眾生主要居處,有東勝身洲、南贍部洲、西牛貨洲、北倶盧洲。
(二)四惡趣:三途之外,加上阿修羅。
(三)六欲天:即欲界六天。
(四)色界四禪有四禪天,另外分三個特別的天:1.初禪「大梵天」,因為一個世界初成立之時,最初之有眾生,是自第二禪天轉生為大梵天王,故有外道執「大梵天」為萬物之主。 2.第四禪「無想天」,此乃一外道天,入無想定,執著為得涅槃。3.「五不還天」,第四禪九天中之五天,原來是「阿那含」證到三果聖人住的地方,其最高是色究竟天,別有住處,名「摩醯首羅天」,亦有外道執著為一切造化萬物之根本,認為如果能歸依之,即可得涅槃。五不還天與摩醯首羅天合為一處。為破此三種之執著,故於色界天外別立此三天也。
(五)無色界有四個地方:四空天。
《俱舍論》有頌曰:「四洲四惡趣、六欲並梵天、四禪四空處,無想五那含」合之為二十五有。
待續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