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管理員 - 《梁皇寶懺》-講經摘要 | 2025-08-14 | 點閱數: 187

 

       懺颠倒罪

       懺悔迷惑顛倒之罪,正文云「又復無始以來,至於今日,心顛倒、想顛倒、見顛倒。」

       「心顛倒」,心指吾人當前此一念心,它原本是清清淨淨,光光明明。《起信論》上說,「無始以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」,此最初之一念不覺,即是迷惑顛倒,此時「本性」遂轉換為「識」,最主要是指 第八阿賴耶識,又名根本識,彼是如何來投胎耶?是隨著前六識所造之善悪業去投胎,根本自己不能作主,故名心颠倒。

       「想顛倒」,想是一種想像,有想像就分能想、所想。《起信論》所謂「無明為因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」眾生之生滅心從細發展到粗。上之「心顛倒」相當於三細相中第一相,叫「無明業相」,尚不分能所。至於「想顛到」則為三細相之後面二相,即「轉相」與「現相」,有能有所。我們有了第八識,自然就發展出第七識,它從無始以來,只向内攀緣,執著第八識之見分為我,此即所以會有我執與法執之根本,故名「想顛倒」。

       「見顛倒」見指見聞覺知,亦即發展到前六識―眼耳鼻舌身意,《起信論》云「境界為緣長六粗」,六識它一旦攀緣外面色聲香觸法這六塵境界,即起迷惑顛倒,亦即執著為實在之法,實在之我。此即六粗相之前四相:智相、相續相、執取相、計名字相;前二個相為法執,後兩相為我執,各分俱生與分別故分二相。

       既然內在心識有此三層迷惑顛倒,自自然然發展到外面來,就會去造惡業,最後受惡報,此即六粗之後面二個相,「起業相」與「業繋苦相」也。

待續―